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强烈推荐,轻松学会儿童“心理急救”三部曲!
何谓“心理急救”?
“心理急救”是危机事件发生后,为受害者提供的紧急、人性化和切实的心理支援,由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于2006年研发,此后便获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等多家国际知名的专家团体推荐。
01观察(Look)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先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实施干预措施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看”,看看家里的环境、家里的人以及每个人的情绪状态。
“观察”的行动原则需要遵循:· 观察现场安全情况· 观察需要协助人士· 观察情绪受到严重困扰的人士
02倾听(Listen)
观察后,对孩子的心理情绪有了预判,第二步就是倾听。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感到平静。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倾听环节最重要传达的信息是,你会保护他们的安全。
“倾听”的行动原则需要遵循:· 聆听有关受助者的信息,并接近他们· 询问受助者的需求和担忧· 聆听受助者倾诉,帮助他们平静心绪
03联系(Link)
“联系”是将人的需求与实际支持联系起来的关键步骤。只有在面临危机时,重新掌握控制权,心理危机才能缓解。对于心理调节机制仍不够强大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来说,更是如此。
“联系”的行动原则需要遵循:· 帮助受助者表达需求,与相关服务取得联系· 帮助受助者存取所需信息· 帮助受助者联系亲友· 帮助受助者解决其他即时问题
幼儿(0-2岁)
幼儿通常不明白危机事件的缘由,可是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还没有学会说话,受压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儿童因此会以不同的举动来展现自己的不安。
如果你观察到小孩有任何异动,如睡眠习惯突变、突然很粘人、容易受刺激等等,便有可能是他们“求救”的讯号。这时候,你可以:
· 确保他们温饱· 给予他们拥抱· 尽可能帮他们维持正常作息· 冷静和温柔地说话· 带他们远离人多嘈杂的地方
儿童(2 - 10岁)
这个年龄的儿童只能局部明白危机事件的缘由和影响。他们或许会感到受创,并以为危机事件的责任在于他们。
危机发生后,如果你观察到小孩有作息习惯突变、变得很粘人或展现幼儿的行为(如吮吸拇指)等任何异动,你可以:
· 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给孩子· 重申他们已经回到安全的地方· 回答有关危机事件的问题时,省去危险细节· 说明危机事件责任不在于他们· 帮助他们维持正常作息· 鼓励他们玩乐放松· 如果他们需要陪伴,由他们粘着你· 如果他们展现任何幼儿行为,请给予谅解· 如果是别家小孩,尽量不要分开他们和家人
年龄较大的儿童(10 - 18岁)
这个年龄的儿童可以更加明白危机事件的缘由和影响,也开始明白生离死别和其他风险,可他们还是会害怕面对重大改变,而且此时的儿童,还没有发展出完整的价值观,若不妥善地处理他们的突发情绪,危机事件或许会给他们蒙上阴影。
如果你观察到小孩突然有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难以集中和不想上学等异动,便很有可能是“something happened”(有事情发生了)。这时候,你可以:
· 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给孩子· 简单告诉他们危机事件的信息和缘由· 聆听他们的想法,不加以评论· 倾听他们的疑虑,安慰并支持他们· 容许他们感到伤心,不要求他们“坚强”· 主动帮助他们· 定下规则和目标· 帮助他们维持正常作息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小孩的发育不一,以什么年龄层的急救方式安慰小孩,还需要成年人根据小孩的性格特征揣摩后,再谨慎进行选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倘遇到危机事件,妥善的“心理急救”可以是临床护理疗程的重要部分。尽管我们多数都没有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的专业知识,不能为孩子和亲人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疗程,可为情绪明显受到波动的人士进行“心理急救”也获证明是有显著的疗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