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到同行,以育人初心共谱社群协奏曲

在惠灵顿(中国)社群中,学子、教职员工、家长、合作伙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正是所有社群成员的勠力同心,才给予惠灵顿(中国)源源不断的向远而行的力量。继学子、教职员工的故事后,此次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惠灵顿(中国)旗下学校舞台音响设备的合作伙伴上海安恒利扩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珏(文中简称项先生),希望以学校长期合作伙伴、浸润行业三十余年的企业家的独特视角与经历,生动诠释“从心,致远”的深刻蕴意。
项珏
上海安恒利扩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曾负责众多市政项目音响系统打造工作
着眼于学生素养
信念共鸣更互通社群
项先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人,与他的交谈中,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式父辈对于教育的重视,更能感受到他对现代教育中先进理念的理解,这得益于九十年代他远行海外的经历。“当时我们去国外学习访问,在各方的安排下,先后去了斯坦福大学、圣母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韦尔斯利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爱默生学院等几所知名院校,这些大学的基础设施的品质和规模,如剧院、体育场等的硬件配置都堪比我们当时国内的专业场馆,这让我大受震撼。”当下的教育折射的是未来的发展,项先生深深认同:“只有把最先进的、最好的技术送到学校,才能让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孩子们的眼界早早打开”。而项先生和惠灵顿(中国)的缘分也正是始于这份对教育的共识。
在惠灵顿(中国)旗下学校的建校初期,尽管学校的设施设备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准,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音响效果,离艺术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仍有差距。正当学校设施设备团队积极寻求改善途径之时,听闻消息的项先生及其团队主动登门提出改善方案,并将其最新研发的产品无偿推荐给学校,最后呈现的效果果不其然得到了校方专业团队的认可。通过这一次合作,项先生对学校老师也是赞不绝口:“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高质量的设施设备只有在懂得鉴别与欣赏的行家手里方能物尽其用”,项先生切身感受到惠灵顿(中国)教职员工的执着认真与过硬专业,颇有几分得遇知音的惺惺相惜。正如学校团队与项先生所坚信的,音乐可以为学子带来的远不止于听觉上的享受。

南通惠立学校
“‘听’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但鉴赏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浸润于优质的声乐环境下,时时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对于正如海绵般吸收养分的学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项先生认为,鉴赏能力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这种能力可在日后迁移、转化为评估能力、思辨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于未来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专攻剧院项目的同时,项先生对于惠灵顿(中国)学校的了解也逐步加深。他曾作为“旁听生”在课堂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亲身感受乐趣无穷、鲜活生动的惠灵顿(中国)教育;他也曾走进年少时无限向往的科学实验室,听老师如数家珍般讲述学生作品背后的实验故事。对学校的认识每多一分都使得他对惠灵顿(中国)教育理念的认同更深一层。基于这份日渐深厚的认同,如今项先生及其企业与惠灵顿(中国)的合作已横跨天津、上海、杭州、南通各校区的音响系统的改建、优化、新建项目。这充分展现了对于惠灵顿(中国)而言,选择合作伙伴并不是竞标中择优劣汰的单项选择,而是基于互相认同、彼此信任的双向奔赴。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
致力于笃学创新
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除惠灵顿(中国)以外,项先生及其企业曾参与众多跨国合作,国家级、上海市级重大项目,多次获得“白玉兰奖”“鲁班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在行业深耕三十余载,如果要问获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项先生的答案只有一个词“创新”。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技术水准离国外领先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先进的设施设备大多仰仗进口。对此,对行业满怀热情的项先生毅然放弃他人眼中的“金饭碗”,破釜沉舟般投身创业。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先生与外资企业合作,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创了一家技术合作型的合资民营企业,也就是如今的上海安恒利扩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在企业创办后的前二十年,项先生及其团队潜心学习、打磨技术、积累经验、储备资金,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条件成熟后,才正式开始了自主创新之路。这十年创新间,项先生坦言有太多的“艰苦”和“寂寞”,但他坚信“创新和品质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生命力,是企业的发展之根”。

项先生认为:“创新未必是颠覆性的,也未必是所谓的‘弯道超车’,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之上做到任何小的进步,其实都是一种创新。”秉持这一信念,经过项先生及其团队多年的努力,如今安恒利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认可,更于2023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自LED进入电影领域以来,电影放映的声音问题在国内外始终没有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如今我们的影院系统正式获得国外权威认证,听闻这一消息主动前来寻求合作的海外企业络绎不绝。”而这套从材料技术到工艺生产完全由中国团队自主完成的系统,与安恒利为惠灵顿(中国)旗下旗舰寄宿学校南通惠立倾力打造的剧院系统一脉相承,这也是南通惠立的音响设备能够达到文艺类表演国家一级标准的技术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越地域国界的合作往来将更加频繁,同时竞争亦无法避免,对此,项先生认为:“我们应当参与国际竞争,只有参与竞争才能促进我们加快自主创新的脚步,也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在人工智能风靡全球的当下,项先生已经看到了更多创新的方向和可能,同时他也希望将最新的技术设备送至教学一线为教育服务,更期待着能为惠灵顿(中国)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献力。
是初心更是善新
助教育公益行稳致远
经营企业的人,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心。
企业家的身份以外,项先生对于教育公益的贡献为业内外所称道。但他本人始终保持低调,婉言谢绝了所有媒体的报道。虽然未曾涉足教育行业,但项先生深知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总期望着能够有机会尽己所能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心意。而他对于这份教育初心的践行正是始于早年间那场海外之行。
彼时回国后,项先生得知上海一所知名艺术院校正在进行剧院改造。由于经费有限,面对昂贵的数字设备,校方实力有不逮。眼见中外院校在设施设备上的现实差距,项先生主动架桥,与企业各部门积极商讨,最终促成了这一场设备总价值远超整体预算的捐赠。
“当时,我们就是希望学校里的孩子能够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了解国际先进技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大学阶段能够学会使用这些设备,毕业后这些人才才可能更快在岗位上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这次捐赠直接解决了学校的硬件难题,收获了校方的诚挚感激,也正是这次捐赠就此开启了项先生及其企业的教育公益之旅。
自那以后,项先生及其团队对教育行业格外留意。时至今日,安恒利已为上海本土及周边多所学校慷慨捐赠音响设备,可以说是不吝代价,“关于捐赠,我们从不去计较价格本身,而是看学校的实际需求和教育对接社会的需求。我相信,这也将是我们企业未来最为关注的发展板块之一。”
项先生的从业经历可以说与惠灵顿(中国)所主张的三大核心教育方向不谋而合。“笃学”是他作为技术行业领军者敢于突破专业瓶颈走向世界的决心与魄力;“互通”是他作为合作伙伴,用高精尖的音响系统改善学校硬件、服务社群的信念与付出;“善新”是他作为企业家带领其团队反哺社会教育事业的初心及践诺。由此可见,“笃学、互通、善新”不仅是惠灵顿(中国)对学子的期待,也是教职员工、家长、合作伙伴等社群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我们真切希望在学校教育的同时,用以身作则的社群氛围感染、影响着学子们“从心,致远”。